Fiction‧Love in MOCA,奈良美智我愛你!

難得不上班的weekend,天氣大好,去了MOCA看「Fiction‧Love」展覽。一到門口就看到蜿蜒的隊伍排到外頭來,讓我驚訝竟然有這麼多人對這展出有這麼大興趣,我想,除了衝著奈良美智那有名的怪娃,應該不少人是為最近幫植村秀的潔顏油設計限量瓶的山口藍與因LV櫻花包而聲名大噪的村上隆團隊而來的吧?藝術和流行之間,早就開始曖昧地交歡起來,到底是好是不好?其實我也不確定。
第一次到MOCA看展,舊市府改造成當代藝術館別有風味,進門售票口天花板上色彩鮮豔的水管像外太空基地有著像眼睛似的燈,一明一滅的,不知為何總讓我想到波士頓兒童交通博物館,那種彷彿置身國外博物館的錯覺,真讓人覺得台北的魅力無窮。為了保護古蹟,美術館一次只能限制200人入場,雖然因此排了一個小時的隊伍;不需人擠人,舒舒服服的看展覽絕對是種恩賜。
總體來說,「Fiction‧Love」是個精彩的展覽,只是感覺參展的作品有些水準上的落差。誠實地面對吧!台灣韓國的參展作品,平均水準上的確差人家一截;特別是幾米的作品,我對他展出的內容真是十分失望哪!好歹,他也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插畫家,然而他的作品,過多的形式包袱讓人無法感受藝術本身的張力,原本設定的偷窺概念,因執行上的瑕疵讓效果大打折扣。不過,他在販賣部的表現倒是挺精采,許多青春的小女生人手一包驚喜袋,不過聽到他們在採購時帶著一點懷疑地詢問著:「為什麼賣這麼多幾米的東西,他又沒有來參展!」我忍不住笑了出來。
當然,不能全盤否定本土的創作者,他們之中還是有讓人驚喜的發現;像是洪東祿的作品利用東方文化的素材做表現。我喜歡他的那吒,以插畫的概念把封神榜裡這好動又神奇的青少年變成一尊可親的陶瓷像,有東方感又不失大方,是很有特色的表現。另一個傢伙名叫馬君輔,作品概念是「與充氣作身體觸碰的感官感受」,他用兩個超大充氣球填滿一整個空間,要想進入房間,必須將身體與大球貼緊,手腳並用推擠出一些空間才能到房間的中央,在這過程中充分感受與充氣物體緊密接觸的感覺。我沿著球繞了一大圈,這是身體皮膚從來沒有過的體驗,很是新奇。
幾位重量級的明星級藝術家的作品就更讓人感到興奮了。有張作品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是加藤美加畫的一幅長髮女孩的畫像,作品名稱叫做「Canaria」。那讓我想到「Emily the Strange」,那個有隻黑貓的13歲詭異女生;畫裡的女孩幾乎就是那模樣,她碧綠色的眼珠子睥睨著你,卻又好像穿透你的身體看著你背後的遠方似的空靈,堅定的態度混合著對於大人了然於心的世故和天真。她的畫掛在展覽間的中央,其他畫作瞬間無法過分喧嘩。另一個來自村上隆團隊的女生叫青島千穗,她的作品以電腦繪圖的形式表現,以細膩的筆觸表現超現實的概念,死亡的題材一再出現在她的作品裡--墓碑、血、蛆,精靈似的長髮少女,她使用的顏色對比強烈,許多巧思在小地方突然蹦出來帶給人意外發現,我覺得她是個很有意思的創作者。
第一次到MOCA看展,舊市府改造成當代藝術館別有風味,進門售票口天花板上色彩鮮豔的水管像外太空基地有著像眼睛似的燈,一明一滅的,不知為何總讓我想到波士頓兒童交通博物館,那種彷彿置身國外博物館的錯覺,真讓人覺得台北的魅力無窮。為了保護古蹟,美術館一次只能限制200人入場,雖然因此排了一個小時的隊伍;不需人擠人,舒舒服服的看展覽絕對是種恩賜。
總體來說,「Fiction‧Love」是個精彩的展覽,只是感覺參展的作品有些水準上的落差。誠實地面對吧!台灣韓國的參展作品,平均水準上的確差人家一截;特別是幾米的作品,我對他展出的內容真是十分失望哪!好歹,他也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插畫家,然而他的作品,過多的形式包袱讓人無法感受藝術本身的張力,原本設定的偷窺概念,因執行上的瑕疵讓效果大打折扣。不過,他在販賣部的表現倒是挺精采,許多青春的小女生人手一包驚喜袋,不過聽到他們在採購時帶著一點懷疑地詢問著:「為什麼賣這麼多幾米的東西,他又沒有來參展!」我忍不住笑了出來。
當然,不能全盤否定本土的創作者,他們之中還是有讓人驚喜的發現;像是洪東祿的作品利用東方文化的素材做表現。我喜歡他的那吒,以插畫的概念把封神榜裡這好動又神奇的青少年變成一尊可親的陶瓷像,有東方感又不失大方,是很有特色的表現。另一個傢伙名叫馬君輔,作品概念是「與充氣作身體觸碰的感官感受」,他用兩個超大充氣球填滿一整個空間,要想進入房間,必須將身體與大球貼緊,手腳並用推擠出一些空間才能到房間的中央,在這過程中充分感受與充氣物體緊密接觸的感覺。我沿著球繞了一大圈,這是身體皮膚從來沒有過的體驗,很是新奇。
幾位重量級的明星級藝術家的作品就更讓人感到興奮了。有張作品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是加藤美加畫的一幅長髮女孩的畫像,作品名稱叫做「Canaria」。那讓我想到「Emily the Strange」,那個有隻黑貓的13歲詭異女生;畫裡的女孩幾乎就是那模樣,她碧綠色的眼珠子睥睨著你,卻又好像穿透你的身體看著你背後的遠方似的空靈,堅定的態度混合著對於大人了然於心的世故和天真。她的畫掛在展覽間的中央,其他畫作瞬間無法過分喧嘩。另一個來自村上隆團隊的女生叫青島千穗,她的作品以電腦繪圖的形式表現,以細膩的筆觸表現超現實的概念,死亡的題材一再出現在她的作品裡--墓碑、血、蛆,精靈似的長髮少女,她使用的顏色對比強烈,許多巧思在小地方突然蹦出來帶給人意外發現,我覺得她是個很有意思的創作者。

然後,我不得不說,我真是愛死奈良美智了。第一次這樣近距離地觀看奈良的作品,一種巨大的親和,卻又彷彿好多好多的心思藏在畫作的單純之後。他的作品,有生命的,一種看似簡單,卻有深厚的基礎使之構成被喜歡的理由。就像他自己說的,能讓學美術的人懂得畫作的技巧功力,又能讓一般人想要接近,就是一個作品最好的呈現。我想,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那麼多人喜愛,正是因為這樣的特質啊!
在展場中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作品,是奈良美智將自己的工作室還原搬到台北來,蓋了一棟「台北‧夏之屋」。那是一個木造組合屋,一進門就可以看到作品「腮腺炎」那個頭上綁著繃帶的小女孩,進門以後在沒有格局的開放空間中,搖滾樂震天嘎響,沒有廁所,牆壁上貼滿了隨手的塗鴉、紙條、照片等等,作畫的工具散佈在地板、桌子上,喝完的啤酒罐躺在那有點落寞。走進夏之屋真讓人感覺興奮,牆上挖開的窗沒有玻璃或紗窗,總覺得遠方應該有一片海或森林什麼的,好有味道;可看起來雖浪漫,實際上應該是冬冷夏暖又有不知名昆蟲叮咬的一個創作空間。
我在雜誌上看到一段關於奈良美智的形容:「即使獲得搖滾巨星式的成功,奈良美智仍繼續他在沒有廁所的組合屋工作室的生活,目前為止似乎沒有要改善的意思。對於堅持在最低限度體制下製作作品的奈良來說……他其實是禁慾地抑制自己生活、經濟水準的提昇。」老實說,我感覺這樣的說法是言過其實了,我相信奈良喜歡踏實地感覺生活,但禁慾地抑制這樣的字眼,讓我覺得那是神化了創作者的形象;對我而言,奈良美智是個活生生的人,可不是神啊!(何況,禁慾還愛喝啤酒啊,神經!)我只是很單純的感覺,他就是喜歡在那樣的氛圍中創作,如此而已。

想像著他在那樣的組合屋裡工作,對照著牆上那些性格分明的小女孩,那些天真與邪惡不都同樣在我們身上流竄著?也許就是這樣極為平凡的事物,那些看似無關緊要,卻讓我們之所以變成「我們」的童年、記憶、見聞,正因為與我們直接關聯,更有一種強韌的張力牽動內心;這是我喜歡奈良美智的原因,他是自然的,生活的,誠實面對自己且關心世界的。我真愛他。
回到家後忍不住找了他的網站,歡喜地發現他將這次到台北展覽的經歷寫在日記中,上面還有他去士林夜市、鼎泰豐等地方的照片與心得。我看著僅有的漢字猜著裡面的意思,突然覺得藝術家的偉大肖像不存在、地理空間的距離感也消失了,他就是在那裡,一個認真生活並時時反芻的男人,用他的作品跟你做朋友,你會經常、經常地想知道,他到底又在想什麼或做什麼。只是很可惜的,十月底要去日本的我,與奈良美智最近在東京「原美術館」的個展擦身而過,但我已經決定,要到專門代理他周邊商品的店家裡尋找他,然後把他飄洋過海帶回家。
總之,這是一場精采的展覽,走的雙腳痠痛的我大呼值得。另一個心得是,創作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甚至在心裡住下,終究還是得回到作品本身最核心的概念與想法,自我省視之後站在「人」的基礎上創作,如此,作品就能動人雋永,華麗的形式包裝如果少了心,不過只是美麗的包裝紙。 對我而言,這不只是體悟,更是提醒。
【圖】Nara's Copyright
【奈良美智的Happy Hour】http://www.happyhour.jp
回到家後忍不住找了他的網站,歡喜地發現他將這次到台北展覽的經歷寫在日記中,上面還有他去士林夜市、鼎泰豐等地方的照片與心得。我看著僅有的漢字猜著裡面的意思,突然覺得藝術家的偉大肖像不存在、地理空間的距離感也消失了,他就是在那裡,一個認真生活並時時反芻的男人,用他的作品跟你做朋友,你會經常、經常地想知道,他到底又在想什麼或做什麼。只是很可惜的,十月底要去日本的我,與奈良美智最近在東京「原美術館」的個展擦身而過,但我已經決定,要到專門代理他周邊商品的店家裡尋找他,然後把他飄洋過海帶回家。
總之,這是一場精采的展覽,走的雙腳痠痛的我大呼值得。另一個心得是,創作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甚至在心裡住下,終究還是得回到作品本身最核心的概念與想法,自我省視之後站在「人」的基礎上創作,如此,作品就能動人雋永,華麗的形式包裝如果少了心,不過只是美麗的包裝紙。 對我而言,這不只是體悟,更是提醒。
【圖】Nara's Copyright
【奈良美智的Happy Hour】http://www.happyhour.j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