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的馬拉松練習
清晨五點被貓給咬醒後,也就不好再睡回去。早上九點鐘的評估會議,深怕又被回籠覺給耽誤。
早晨的鳥兒清脆地叫著,世界正慢慢甦醒過來。我一直很想當個日狗子,但晚睡的劣習讓整件事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想起村上春樹的自我鍛鍊。若要在哪件事上有所成就,練習21次就能養成習慣,練習500次就會看到成果。於是他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立即投入寫作的狀態中,寫滿十張400字的稿紙為止。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寫滿十張稿紙的紀律,是意志力與專注的磨練。
多產這件事,不一定是濫竽充數,也有一種人是對這個世界真的有說不完的話或體會,腦袋文字大量流出的速度遠遠大於書寫的速度。專注、意志力、目標、決心、練習,這對想在任何事情上有所收穫的人來說,都是缺一不可的條件。並不是同樣的配方就能獲得相同質量的成功。但在天份的多寡之餘,這些事情成了決定性的差異。
快四十歲的我,直到現在才想要建立自己生活的專屬節奏。年紀這件事,很難說到底惱不惱人,但最近突然有種光陰飛逝的感慨,眼看著青春最精華的時光就要落幕,我卻讓隨性成為一種任性,年近不惑始終不覊。
喜歡寫字這件事從來沒改變,總是沒能將生活、旅行甚至工作上遇到的人事物有系統地整理出來。電腦裡有個作為墳墓的文件夾,埋葬著我那夭折的文章們,多是靈光乍現或心血來潮最終半途而廢的極佳展示,也算是我過去二十年來始終無法建立好生活習慣的縮影。那其中或許不會有什麼曠世鉅作,但掃墓時不免感慨,要是這些都寫完了,該是多麼有成就感。
所以我也就寫了這篇文章,說來也算是個突如其來,是不是真能因此建立什麼習慣,自己是不太樂觀。也許只是好奇,自己每天是不是真能有這麼多的話,想要對這個世界說,想要透過文字留下些什麼,也許到了八十歲的那天拿出來,會比較清楚地看見自己活過的記錄。
身體和心智的鍛鍊同等重要。也是到了一定年紀才明白,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別擔心,我還沒打算去跑馬拉松,甚至對於台灣近年來一窩瘋的路跑熱潮感到恐慌。
剎那間全台灣人,女生尤其熱烈,成為半馬、全馬挑戰者。每個月都有路跑賽,臉書上只要有比賽,跑完當天就一定有終點自拍照搭心路歷程激勵文和佩服讚;跑前肯定也會看到穿搭圖,構圖相當標準,跟早期一直延續至今的日本雜誌風格相同、紙娃娃式的排法。很多人都出了跑步書,這點我無法表達意見,因為我還無法將那些文字看進去。
我並不反對跑步,更覺得這是件好事。只是一窩瘋的背後,在感受身體狀態改變的同時,這些動作感動激勵人的成分到底剩下多少?為什麼我越來越感覺不到?為什麼我感到一種宗教狂熱般的距離感,身邊的人紛紛成為路跑信徒,信跑者得永生、跑了就懂。「加入我們吧!跑步真的會改變你的人生噢!」我相信啊,但為什麼在跑與不跑之間有種無形的排他意識存在,我…跳繩不行嗎?
我想,關鍵在於感動的點越來越淡薄了。10K、21K、42K成為炫耀的魔術數字,比32B、34C、36D更魔幻誘人。
我總是想像著世界幾個重要大城市的馬拉松比賽,突然在這一兩年間收到大量來自台灣的報名表,會不會感到好奇?覺得這個國家的人民怎麼突然間動了起來?可能也是另類提升國際能見度的一種方式吧…。
有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受到行銷的催化或驅使?當然了,「美」也是路跑熱起來的關鍵之一。我就沒看到誰游完泳還能美美地秀出自拍照,浸泡氯氣太久糾結凌亂的頭髮,滿臉是水的狼狽,羞於見人的身材,我看晨泳夜游你們還是早點死心,這輩子別想走紅了。
給那些熱衷於跑步並熱愛分享的人們,請相信,我沒有要對抗路跑教,內心甚至對於能跑操場超過400公尺以上的人,都感到十分尊敬與佩服。
給那些因為沒跑步而覺得五味雜陳的人們,開始想辦法把扯鈴跳繩變流行吧!
對於持續進行意志力與肌耐力鍛鍊的人們,請讓我向各位至上最高敬意。
其實我想講的不過是持續鍛鍊身心、累積習慣這件事。從村上春樹想到馬拉松,竟然毫無違和感地連結起來。畢竟關於跑步他想說的是什麼,我雖然沒看過,卻也深深牢記這書名了。
並且,哪天等到大家都不跑了,我或許就會開始跑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