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3日 星期五

遺珠電影社


公司裡有個十分有意思的社團,名叫「遺珠電影社」。選片標準是非好萊塢、地下或另類、影展獲好評但片商不青睞、上了院線但票房慘澹的那種邊緣作品。

它們都是極為好看的電影。

好看這件事確實主觀,成為遺珠最大的關鍵其實是看得見,或看不見。

會這麼說原因是,遺珠電影社播放了一部很有趣的短片,韓國導演朴贊郁的《夜釣》。透過一個夜釣男人的奇情遭遇,以出乎意料的情節逆轉,帶出韓國亡魂附身靈媒的殯葬文化樣貌。

對於未知,人們總呈現極端的態度:一是好奇感興趣欲加探究,另一則是懼怕無感敬而遠之。好奇的人,想在那些看不見的事物中尋找什麼來看見;懼怕的人,少了機會或動機去看見那些看不見的存在,憑著諸多揣測想像,成為一道厚實的牆,遠遠將自己脆弱的心隔離在外。

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對於看不到的事情,一旦被推薦介紹傳播,往往成為都市傳說。就因為看到的東西處於無形界,遇上了表達能力豐富的靈媒,中間加入了各種油醋醬料,再平淡的素材也就豐富起來,被看見的可能性就高了。

在相信任何事物都有意義的前提下,「看得見」是種幸運。我喜歡心眼這個詞,因為有時看見不見得光憑眼睛,透過靈媒的引導,對於那些無形的事,用心看見了,或許就能朝向更好的地方前進。

是的,殯葬文化帶給世界一股繼續下去的動能。無論生死,我們都需要往更好的地方前進,所以需要一個好靈媒,或都有可能成為某人事物的靈媒。導演、作家、創作者、甚至廣告人的工作也是靈媒。把自己心眼中所觀察思想到的事物化為敘事影像,在瞭解與不瞭解中穿梭授粉,把概念、思想、心靈以及隱藏在其中最終的行為目的,盡可能去傳達、甚至影響這個世界。

都說人心難測、人鬼殊途,因為看不見而產生的極大焦慮,讓人心生敬畏。或只看見表象的存在,便輕易斷定那有害。睜開了眼睛,不見得真能看見,唯有打開心眼,試著去接受一種沒有正確答案的模糊曖昧。

那叫體會。

在感官能捕捉到具體的形態之外,相信並且接受它的存在,是我們得學會、卻始終無法學好的功課。生離死別,我們傷心流淚,以為看見的從此再也看不見,理智到了臨界點,情感於是崩潰。

人的情感本亦無形,我們以為自己真看見了什麼,卻從來只是建構在自己虛幻的想望裡。所以靈媒是安慰、是支撐、是出口,是對於自己企圖在看不見的疆界中建立自信,讓人生得以繼續走下去的一種力量。

所以我們都需要一個靈媒,或說,一個機會。去理解那些無形飄渺,去相信自己面對的命運終究有其意義。

看見了,或許就不再輕易害怕了。

至於《夜釣》這部短片,33分鐘的長度,全都用iPhone4拍攝而成。中間許多素材的取得,也是工作人員在現場側拍的畫面,成為共同創作。我喜歡每個人貢獻自己看見的部分,每個人都是這部片的靈媒,他們共同建構了一個視野,讓世人用奇情怪談一窺韓國人的生死輪迴觀。正如李維史陀所說,文化與文化之間如浪頭般猛力碰撞,終將交融理解。

我更以為,遺珠電影社本身就象徵一種靈媒。那些被主流排除在外、不被瞭解的寂寞,終於有了一個被認識的機會,在一間名為「巴黎影廳」的小會議室裡賣力演出。有人看見了它們的與眾不同,或說懂得了,所以它們透過光,把想法傳遞給你。

這些電影得到了一個小而美的機會,被看見了。儘管坐在會議室的人,看完之後不見得真的看見了彼此所看見的事,至少,它們得到更多的注意,或許在那其中,也有一些人會成為它的靈媒,引導推薦到更多的地方。

被看見了,存在,就有了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